考登钢管-耐候钢管-空气预热器管-nd钢管-09CuPCrNi-A考登焊管-Q355GNHL考登焊管-考登钢板
耐候钢管,ND钢管
生产加工实力厂家
您的位置: 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动态 > 空气预热器管的工作原理

空气预热器管的工作原理

发布日期:2025-09-13浏览次数:7

  空气预热器管是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的核心换热元件,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,通过管壁的热传递,将燃烧所需的冷空气加热至一定温度,从而实现“节能降耗、提升锅炉效率”的目标。以下从流体流动、热量传递过程、关键设计适配性三个维度,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:

2019051578289113.jpg

  一、核心定位:在锅炉系统中的角色

  空气预热器是锅炉“尾部受热面”的关键设备,而空气预热器管(简称“预热管”)是实现换热的核心载体。其上下游流程关系如下:

  锅炉炉膛燃烧→高温烟气经对流管束/省煤器降温→进入空气预热器(与预热管接触)→预热管加热冷空气→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炉膛助燃→降温后的烟气经烟囱排出

  通过这一过程,烟气的“废热”被回收,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热量浪费,同时热空气能提升炉膛燃烧温度,减少燃料消耗。

  二、工作原理:三步完成热量传递

  空气预热器管的换热过程本质是“高温烟气→管壁→冷空气”的热量传递,具体分为三个关键步骤,依赖“对流、辐射、导热”三种热传递方式协同作用:

  1. 步:高温烟气向预热管外壁放热

  锅炉尾部的高温烟气(温度通常为 300~400℃,具体取决于锅炉类型)以一定流速(通常3~8 m/s)流经空气预热器的“烟气侧”(即预热管的外壁周围),通过两种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管壁:

  对流传热:烟气在管外流动时,与管壁表面产生强制对流,烟气中的热量通过分子碰撞传递到管壁外侧,这是烟气侧放热的主要方式(占比约70%~80%)。

  辐射传热:高温烟气中的高温粒子(如碳颗粒、水蒸气)会向管壁辐射红外线,补充传递部分热量(占比约20%~30%,烟气温度越高,辐射占比越大)。

  此时,烟气因放热温度逐渐降低(通常降至 120~180℃ 后排出),热量被“转移”到预热管管壁。

  2. 第二步:热量通过预热管管壁导热

  预热管管壁是热量传递的“桥梁”,材质通常为耐低温腐蚀的碳钢(如20钢)、ND钢(09CrCuSb,抗硫酸露点腐蚀)或不锈钢(如316L,用于高腐蚀场景),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(导热系数约40~50 W/(m·℃))。

  烟气传递到管壁外侧的热量,通过管壁的“导热作用”(分子热运动传递能量),从管外壁均匀传递到管内壁,管壁内外侧的温差通常较小(约5~10℃),确保热量高效传递无明显损耗。

  3. 第三步:预热管内壁向冷空气放热

  燃烧所需的冷空气(温度通常为 20~30℃,来自环境或二次风系统)以一定流速(通常5~10 m/s)流经预热管的“空气侧”(即预热管的管内部),与管内壁接触并被加热:

  管内壁的热量通过“强制对流传热”传递给冷空气——冷空气在管内流动时,与高温管壁表面形成强烈的对流扰动,热量快速被空气吸收,空气温度逐渐升高(通常加热至 200~300℃,具体取决于锅炉热效率需求)。

  加热后的热空气会被送入锅炉炉膛,与燃料混合燃烧:一方面,热空气能提升炉膛初始温度,减少燃料燃烧所需的“预热能量”,降低燃料消耗;另一方面,高温空气能促进燃料充分燃烧,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(如碳黑、一氧化碳排放)。

  三、关键设计对工作原理的适配:提升换热效率

  空气预热器管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热量传递效率,其设计逻辑完全围绕“强化热传递”展开,核心适配点包括:

  1. 管型设计:增大换热面积

  主流采用翅片管(如螺旋翅片管、H型翅片管),而非光管:在相同管长和管径下,翅片能将换热面积扩大3~5倍,大幅增加烟气与管壁、空气与管壁的接触面积,强化对流传热效果。

  例:φ40×3mm的光管,每米换热面积约0.04㎡;而相同管径的螺旋翅片管(翅片高度12mm、间距10mm),每米换热面积可达0.25㎡,换热效率提升5倍以上。

  2. 流体流向:优化温差分布

  空气与烟气在预热管内外的流动方向,直接影响“平均传热温差”(温差越大,换热效率越高),主流采用逆流布置:

  冷空气从预热器的“低温端”(烟气出口侧,烟气温度较低)进入管内,向“高温端”(烟气入口侧,烟气温度较高)流动;

  高温烟气从“高温端”进入管外,向“低温端”流动;

  这种流向使管内外流体在整个换热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大温差(平均温差比顺流高20%~30%),更大化热量回收效率。

  3. 材质选择:适配腐蚀与温度环境

  烟气在降温过程中,若温度低于“硫酸露点温度”(通常100~150℃),会凝结出硫酸溶液,腐蚀管壁——因此低温段(烟气出口侧)的预热管需采用耐硫酸腐蚀的ND钢,避免管壁腐蚀泄漏;

  高温段(烟气入口侧)烟气温度较高(300~400℃),需采用耐高温的碳钢或低合金钢(如20G),确保管壁在高温下不发生蠕变变形。

  四、核心作用:为何需要空气预热器管?

  理解工作原理的同时,需明确其实际价值,这也是原理设计的目标:

  1. 提升锅炉效率:回收烟气余热(每降低10℃排烟温度,锅炉效率提升约0.5%),通常可使锅炉效率提升5%~10%;

  2. 降低燃料消耗:热空气助燃减少燃料的“预热能耗”,以10t/h锅炉为例,空气预热器可使燃煤量减少约3%~5%;

  3. 减少污染物排放:热空气促进燃料充分燃烧,降低一氧化碳(CO)和未燃尽碳颗粒排放,同时高温燃烧可抑制氮氧化物(NOx)生成(部分低氮燃烧技术依赖热空气调节)。

  总结

  空气预热器管的工作原理本质是“高温烟气→管壁→冷空气”的三步热传递过程:烟气通过对流+辐射将热量传递到管外壁,管壁通过导热传递热量,管内壁再通过对流将热量传递给冷空气,最终实现余热回收与助燃空气加热。其结构设计(翅片、逆流、耐腐材质)均围绕“强化热传递、适配工况”展开,是锅炉系统节能降耗的核心元件。